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保健版 > 康复中心 > 康复医疗
编号:13361702
卒中康复别被抑郁拖了后腿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9年4月16日 生命时报
     李女士刚生了双胞胎,本应沉浸在做妈妈的幸福之中,但她却高兴不起来,终日沉默寡言、茶饭不思,看到宝宝也面无表情,这是怎么回事?原来她在生产时因连续两次脑出血(也称卒中),虽经过抢救转危为安,但还是造成了一侧严重瘫痪、另一侧轻度瘫痪的后遗症。为了尽快恢复,家属带她来进行康复治疗,但她主动性差、不配合,康复效果大打折扣。

    李女士这种情况在康复科有不少,卒中后出现的情绪低落,通常称为卒中后抑郁。卒中病人大多数存在语言问题,说话不清楚,也听不懂别人的话,对这些病人进行评估成了难题。得不到正确评估就不能开展正确的治疗,康复起来就事倍功半。

    针对李女士这种言语理解正常、表达差的患者,康复师通常会采用简单的伸手指回答问题的办法,一条一条给她读评估量表,让她用相对健侧的手指表达1、2、3、4来选择选项,完成抑郁量表评估。综合评估后,李女士被诊断为卒中后抑郁,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。后1周,李女士的妈妈兴奋的说:“女儿就像换了个人似的,主动要吃鸡腿,话也多起来,康复训练也主动了。”2个月后,李女士在家人的搀扶下慢慢能走路了,也主动要抱抱孩子了。

    国外统计显示,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高达60%左右,而我国抑郁诊断率仅20%~30%左右。患者得了卒中后抑郁,可能表现为不高兴,容易落泪,以前爱做的事都不爱做了,睡不着觉,吃什么都不香,厌食、消瘦,还会有全身乏力、疲倦、口干、肚子胀、尿频、出汗等状况,不能配合康复治疗,谁都不搭理、不愿见亲戚朋友,不能融入社会。严重的可能误诊为假性痴呆,增加康复难度,延长康复时间,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,甚至增加卒中复发和死亡率。但周围人常把这些表现当作是患者卒中后的自然反应,认为只要把卒中治好、好好康复,心情自然就会变好,很少有人把情绪差当成疾病来治疗。

    实际上,卒中后抑郁主要是由神经损害造成神经递质、情感网络受损造成,而不是疾病的心理反应。一些患者即使功能恢复越来越好,仍然不能走出情绪低谷,甚至出现想不开、自杀倾向。这就需要我们医生及早识别、诊断,给予及时的治疗,不要让卒中后抑郁拖了康复的后腿。

    卒中后抑郁通常以女性居多,伴有严重的功能障碍,如失语、严重偏瘫、二便障碍、日常生活严重不能自理。抑郁还与患者病前的性格内向、童年曾有的创伤体验、成长的家庭、社会环境差、成年后适应力差等有关。年轻的患者或对生活要求高的患者,一旦得了卒中,即便功能障碍不重也有可能会引起抑郁。

    卒中后抑郁从发病后2周到卒中后3年,每一阶段的发生率都不同,所以需要家人和医生关注患者的情绪,定期对他们进行量表筛查,以期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
    一旦家人得了抑郁,我们要尽量陪伴他们走出情绪低落期,鼓励他们尽早接受病情、积极康复,如果患者仍不能调整好心情,可以借助药物或者心理治疗,以期早日达到心理康复。▲, 百拇医药(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师 刘秀贞)